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净瑠璃寺庭园

净瑠璃寺庭园

语音导览播放中

※请使用手上的耳机,注意避免影响他人。

关闭

浄瑠璃寺的庭园起源于11世纪中期,当时修行僧义明在西小田原山建造了一座庵舍,僧侣们逐渐在自然泉水的岸边集结并建造堂舍。
将这片泉水扩建为苑池并整建庭园的,是出身藤原氏的兴福寺别当惠信
惠信离开南都隐居当地后,将浄瑠璃寺作为兴福寺一乘院的祈愿所,并规划寺院的结界,同时扩建池塘,设置景石并建造了中之岛
1157年,他将本堂迁至西岸,并在本堂前的池岸建造沙洲,使人能从池塘对岸过来参拜阿弥陀如来
此后,又从京都移建了三重塔,并请白山春日的大明神作为镇守
1205年,少纳言法眼从京都来访,设置了楼门内的石组,不仅打造了沙洲景观,还以荒矶风格布置石头,营造出海岸风景的意象。
随后,庭园进一步整建,例如在本堂前设置刻铭为“永仁四年(1296年)”的手水钵,最终形成了所谓的净土庭园——西侧为安置九尊阿弥陀佛的本堂,东侧为供奉药师如来像的三重塔。
本堂与三重塔之间的连线体现了二河白道的思想,营造出西方净土的景观。
进入江户时代后,本堂正面增设了向拜,并填平沙洲,使池塘周围形成可以回游参拜的动线。
这些整建工作使浄瑠璃寺的庭园以全新面貌出现在《拾遗都名所图会》中,并被指定为国家特别名胜。

    满意度

    理解程度

    推荐度

    吸引力

    圣地 南山城当尾之里

    浄瑠璃寺位于京都府与奈良县交界的丘陵地。这一带自古以来就是兴福寺与东大寺等南都大寺院的圣地,大寺僧侣们为了远离世俗喧嚣,在此修养与研修而在此出入。据传,当尾这个地名源自过去三重塔、十三重石塔与五轮塔曾排列林立如山之棱线,日语称尾根,因而得名“塔尾”。如今,附近仍保留着石佛群与随愿寺遗址等,并与周边的聚落、里山、山林等自然环境共同构成了一片充满历史氛围的环境。

    聖地 南山城 当尾の里
    查看详情